您的位置:首页 > 检察院 >
一盏路灯“照亮”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创新路
www.pc.baz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7-14 10:25:02 】 【 来源:平昌县人民检察院

  柏油马路上碎裂的路灯基座,扭曲变形的护栏,倾倒的信号灯杆……当刑事检察官在一起交通肇事案卷中注意到这些细节时,一场守护公共安全的数字革命正悄然开启。今年5月,平昌县检察院通过内部线索移送机制,将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中暴露的公共设施受损隐患,转化为公益诉讼监督切入点,并以此为起点,织起了一张交通安全“智慧防护网”。


  公益诉讼亮剑:从个案漏洞到机制破题


  “案卷显示肇事车辆撞毁路灯及行道树后,现场公共设施长达半年无人修复,但隐患背后暴露的是更深层的监管盲区。”办案检察官在实地踏勘时发现,缺失的不仅是几盏路灯,更是设施修复、日常巡查的长效机制。检察机关固定相关证据后,迅速向责任单位发出检察建议,促成责任人李某某交纳5万余元专项修复资金,更换4套路灯模组、9个灯罩、18颗LED灯,补植5棵行道树。同时,推动建立公安交警、住建、交通等多部门协作机制,形成“定期巡查+即时维护+公众监督”的安全闭环。


 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4102320.png


  数字基因萌发:办案数据催生模型雏形


  检察建议发出3周后,肇事路口亮起崭新LED路灯,补植的香樟树苗已抽出嫩芽。但检察官的思考并未停止——“如何让每处破损设施都能被及时发现?”平昌县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,同步收集了实地勘验数据、责任主体信息、设施运维标准等上千条关键信息,通过分析研判,设计构建了全国首创的“交通设施损坏类案监督公益诉讼模型”创意。该模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,实现数据驱动的监督模式,能够快速筛查出交通附属设施损坏的线索,锁定问题路段和设施,精准维护公共利益。该模型创意目前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模型库中尚未出现,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。今年6月,在全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模型创意大赛中,该模型从2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斩获三等奖,为全国检察机关同类监督提供可复制、易推广的“模板”。


  下半篇文章:模型运用到长效治理


  “模型不是终点,而是长效治理的起跑线。”平昌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张继元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说。下一步平昌县检察院将认真做好下半篇文章,加快模型研发运用,同时选取山区公路、城市隧道、跨河大桥三类高风险场景开展实地验证,让这盏从肇事现场点亮的路灯,最终照亮公共安全治理的智慧之路。


  


编辑:余雪连
平昌长安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