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案件直击 >
警惕!暑假刚开始,就有学生被骗!
www.pc.bazhongpeace.gov.cn 】 【 2025-07-11 09:30:47 】 【 来源:熊猫反诈、攀枝花市反诈中心、淮阴发布

  随着暑假来临


  孩子们接触网络时间增多


  聊天、刷短视频、玩游戏…


  很多家长忙于事业


  缺少对孩子的监管


  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


  假期伊始


  已有孩子被骗


  真实案例


  近日,攀枝花市初中生王某(化名)玩母亲手机时,在小红书刷到一个“扶贫基金公益活动可以返现”的帖子。出于好奇,王某联系了发帖用户,并询问如何可以返现?对方称捐款0.88元,可返款到账28元,捐款22元,可返款到账222元,捐款33元,可返款到账333元……并附上了捐款二维码。


 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1103003.png


  王某选择扫码捐款150元,支付成功后,便询问对方如何返现,对方声称需要继续购买物品做任务才能返现,并承诺任务成功后,之前扫码捐款返现3000元和购买物品的钱将全部到账。


 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1102950.png


  随后,对方发来一个收货地址,让王某用花呗借钱在淘宝下单购买了10副苹果蓝牙耳机和1个索尼相机。购买成功后,王某再次询问什么时候能够返现,却被对方拉黑,由于王某害怕被母亲知道会被责骂,便未将此事告知父母。


 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1102941.png


  几天后,当王某母亲看到花呗还款通知,经询问王某后,才发现是自己女儿遭遇了诈骗,立即向警方报警,被骗金额14589元。


  针对学生常见诈骗类型


 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1102930.png


  给家长的温馨提示


  1.加强沟通。教育孩子多与老师、家长沟通交流,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,或者受到侵害后,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、家长,及时报警求助。


  2.手机上锁。家长的手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并对孩子保密。避免孩子独自使用家长手机,被诈骗分子指引操作,下载涉诈软件等。


  3.支付加密。银行卡号、密码以及支付宝、微信、抖音等可支付软件的交易密码不要告诉孩子,避免孩子被诈骗分子指导进行转账、支付等操作。


  4.使用控时。教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,把握手机使用时间,拓宽娱乐渠道,不要沉迷于手机娱乐。


编辑:余雪连
平昌长安网版权所有